起因
这道题是在3.28日训练赛时候遇到的。当时情况是三个多小时后开了这题,队友在设计三维dp状态转移,然而wa了。当时我个人再看其他题目,等看这个题目时候,迷迷糊糊的,单单是感觉这个值域提醒的200很有文章。 队友写了蛮久也没过,可能是边界没有处理好。
其实之前也是做过这类的题目,但是确实存在不是很熟悉的情况。故思考了很久之后,记录一下这两种方法。
Description
给定一个$n(n\le100)$个元素的数组$A(\forall A_i \in A \ \ \ 1\le A_i \le 200)$,定义了关系:有两个数字$a,b$,当且仅当$|a-b|\le2$时,$a,b$在同一组,求一个最大的分组,输出这个分组的数量。(可以对任意位置的数字进行操作+1,或者-1,一共可以操作两次)。
Solution
显然的一个事情,我们可以把数组从小到大排序,然后有个直观的贪心想法是让下面的尽量往下靠靠,让上面的往下靠靠,然后其实很显然(根据数据范围)就能发现这应该往dp方向靠。(贪心不对!)
解法1:
不放设 $dp[i][j][k]$ 表示到以第 $i$ 个数为结尾的,且第 $i$ 个数改了 $j$ 次,第 $i$ 个数改动值为 $k-1$ 的集合最大值。
考虑状态转移:
首先思考如果 $i$ 改动次数为 $0$ 次的情况:
然后考虑
1 | j:1->2 |
注意在dp过程中不断更新ans
此外特别要注意要使冗余状态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:冗余状态的初始值必须为0,这样从冗余态推导到可行态才会变成1 (冗余态不要被赋初值为1即可)
所以一开始不可以将dp数组初始化为0
解法2:
按照值域利用滚动数组记录+1,-1的情况。滚动的原因是,上一个数字如果是拿来减的,那么在本次更新时候是用不到减的数的。
Code
解法1代码如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n, a[maxn], dp[maxn][3][3];
int main() {
int t;
cin >> t;
for (int tt = 1; tt <= t; tt++) {
cin >> n;
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cin >> a[i];
sort(a + 1, a + 1 + n);
int ans = 1;
dp[1][0][1] = dp[1][1][0] = dp[1][1][2] = 1;
for (int i = 2; i <= n; i++) {
for (int j = 0; j <= 2; j++) {
if (j == 0) { //到i一次也没有改的情况
if (a[i] - a[i - 1] <= 2) dp[i][0][1] = dp[i - 1][0][1] + 1;
else dp[i][0][1] = 1;
continue;
}
//剩下的是有改动的情况
for (int k = 0; k <= 2; k++) {
dp[i][j][k] = 1;
for (int l = 0; l <= 2; l++) {
int ai = a[i] - k + 1, aj = a[i - 1] - l + 1; //两个数改动后的值
//不改动a[i]的情况
if (k == 1) { //这里不会出现冗余态:转移必定合法
if (a[i] - aj <= 2)
dp[i][j][1] = max(dp[i][j][1], dp[i - 1][j][l] + 1); //注意:如果从不存在的状态推过来,就是0+1的形式
continue;
}
//改动a[i]的情况:这里会出现冗余态,dp[i-1][0][0|2]的状态是不存在的
if (ai - aj <= 2) dp[i][j][k] = max(dp[i][j][k], dp[i - 1][j - 1][l] + 1);
}
}
}
for (int j = 0; j <= 2; j++)
for (int k = 0; k <= 2; k++) ans = max(ans, dp[i][j][k]);
}
printf("Case %d: %d\n", tt, ans);
}
}
解法2代码如下:
1 | int a[maxn], dp[2][maxn][3]; |
后记
暴力处理所有情况: if-else 大法好。 如sol1。